名称:太原科技大学
英文名称:Taiyu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成立时间:1952年
高校隶属:山西省教育厅
高校性质:省属高等院校
高校地址:
主校区: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窊流路66号
南校区:山西省太原市晋祠路二段264号
晋城校区:晋城市泽州县金村镇府城村
邮政编码:030024
南校区邮编:030021
晋城校区邮编:048000
截至2013年底,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独立学院1所(华科学院);设有55个本科专业。
二级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应用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环境与安全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法学院、外语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成人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等16个二级学院。
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1个国家管理的专业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5个省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4个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国家管理的专业点(1个):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省级品牌专业(11个):
环境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经济学、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起重运输与工程矿山机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中心、材料基础实验中心、力学教学实验中心、物理教学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动化工程训练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
太原科技大学-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
省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
人文社会科学院
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
金属结构
省级精品课程(15个):
机械设计、机械原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个):
人类力量与智慧的延伸-物料搬运装备
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4个):
金属结构、起重机械、连续输送机械、工业车辆
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拥有2个一级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和5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在13个工程领域具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资格,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培养资格。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
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力学、数学、光学、农业机械化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电路与系统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工程领域(13个):
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物流工程、工商管理(MBA)、项目管理、工业工程、车辆工程、控制工程、电气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哲学
省级重点学科(3个):
材料加工工程、机械设计理论、精密仪器及机械
省级重点建设学科(8个):
车辆工程、系统工程、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
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
应用数学、文艺学
截至2013年底,学校有教师102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418人。教授126人,副教授238人,具有博士学位382人,具有硕士学位35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270名,山西省拔尖人才2人,省部级学科带头人20人,省部级学术骨干60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4 2人,享受政府特贴专家22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人才、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山西省青年科研专家15人,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专家和青年科技专家6人,机械工业部部属院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10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和青年学术带头人15人,省级教学名师生12人,,省级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4人,有3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全国重型机械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人入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3人入围山西省“333人才工程”,山西省海外人才“百人计划”高级人才13人。,此外,学校还聘请了近百名海内外知名学者为根据兼职教授。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团队。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液压技术教学团队带头人:李永堂
截至2013年,学校在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科研优势,现有1个重型机械教育部工程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5个省重点建设实验室、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型机械教育部工程中心:山西省治金设备设计理论及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镁及镁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截至2013年,发表学术论文近4000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421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82部。从2007年来,累计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企业委托项目500余项,其中山西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共计154项,25%的项目后续获得了国家级项目资助。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76项。获得专利授权62项,其中发明专利约占60%。
截至2013年,积极承担了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撑计划等重大项目,参与了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载人航天、核电建设等国家重点工程科技攻关任务,先后4次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和数十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00余项,多次获得省部科技工作先进单位荣誉。
截至2013年,学校与美国奥本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北佛罗里达大学、伊利诺斯大学、旧金山州立大学、班尼迪克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日本长冈技术科学大学、丰桥创造大学、马来西亚威本科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学术访问、学生交流和科研合作等合作项目。学校还与日本丰桥言语交流会等国外社会团体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底,图书馆纸质藏书130.1869万余册(含资料室藏书9.1057万册),电子图书106.5580万册,中外文现期报刊998余种,电子数据资源库31个。
学术期刊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0年10月,是太原科技大学主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其前身是《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CSTA)、《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数据库(CEPS)全文收录。
《铸造设备与工艺》(双月刊)创刊于1979年,由太原科技大学(原太原重型机械学院)主办。主要刊登铸造设备、工艺、合金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及专题论述等。主要栏目:专题与综述、设计与计算、试验研究、应用技术、教学研究、信息与动态、科技成果、铸造市场。
太原科技大学是一所有着优良办学传统的以教学为主的高等院校,具有良好的教学基础。学校教学管理机构健全,基础教学组织完善,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学工作与教学计划、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务工作、实践教学、学籍管理、教师和教学管理队伍、素质教育等各方面已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和教务管理信息化。在培养模式上,在省内高校中率先实行了学分制,实行了弹性学分制和学生自主选课,使学生有更大的自由度进行选科(专业)选课、选师、选时,加大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力度,在更大的广度和深度上发展个性,营造出更为宽松的成才环境和空间。学校为不断加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实践性,按照二十一世纪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全面修订教学大纲,积极试点名师工程、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和品牌课程建设工程,形成了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不断加大了教学科研基础设施的投入,共投入经费3000万元。建设了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现代教学设施,购买了大量先进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改善了教学条件。同时开展了CAI教学试点,逐步实行了实验室和计算机中心的开放,实现了教学手段的更新改革,完善了教学管理手段,建立了计算机网络教学管理、网上选课及其服务系统。建立了由“教学督导评价,领导听课制度和学生评教”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了教学管理的全局性、全程性和全面性。学校图书馆全部图书资料流通实现计算机管理,为中国期刊网镜像网二级站,并建有多种期刊的集成数据库和电子阅览室,可实现多种资料的检索查询。
展望未来
近两年来,来太原科技大学讲学和指导工作的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部分国内外著名高校的近百名学者、校长,都对该校的办学特色和上风给予了充分肯定。
国家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同道在该校视察工作后指出:“……保持和巩固特色上风,拓宽学科领域,把太原科技大学建成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
风雨60载,几代科大人与共和国重型机械产业同呼吸、共发展;半个多世纪,一代代科大人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断推动学校发展步人快车道。60年栉风沐雨,60年岁月沧桑,我们相信,新一代的太科大人,一定能以60年校庆为新的起点和征程,秉承负重奋进,笃行求实的校训,为建设新科大奋斗。我们相信在几代科大人的不断努力下,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到2015年把科大建设成重型机械行业中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教学研究新大学,到2050年把科大建设成高水平研究新大学。科大的明天将更加辉煌,发展中的科大正以更将开放的胸襟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科大明天更昌盛。
2012年9月25日,太原科技大学在学术交流中心4层会议室召开了新老校区校园规划和单体概念设计开标评标会议,师生期待的新校区进入实质性规划设计阶段。省发改委科教处处长庞建军,教育厅财务处正处级调研员武正琴,万柏林区政府副区长张新,万柏林和平街道党工委书记田晋民,太原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杨波,校长郭勇义,校纪委书记王宝儒,副校长李忱,副校长柴跃生出席,受邀请的校内职工、学生代表以及校友代表、顾问团共200余人一起参加了此次开标和评标。在开标和评标会上,经过预审最后确定的五家竞标单位都用沙盘模型、多媒体、展板对各自的设计风格和特色进行了立体、直观的充分展示。在对五种设计方案进行了充分了解后,出席和参加开标评标会议的领导和代表们进行了民主投票。我校纪委对此次开标评标进行了全程监督。
太原科技大学经过60年的发展和建设,完成了由千人大学向万人大学转变、由单科性学校向多科性大学转变、由单一的本科向本科、硕士、博士三级教育体系的转变。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生存空间成为严重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在省委省政府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积极努力,与南社村签订了228亩土地征用的协议,南社村也积极支持高等教育,另提供108亩土地,来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学校与太原钢铁集团达成了大约500亩地土地的合作意向,这些新拓展的空间,将对学校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此次开标评标会议标志着我校新校区规划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是在太原科技大学60周年校庆之际学校面向未来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太原科技大学晋城校区获省政府正式批复,现已开始招生,9月将迎来500名新生入学,这标志着将彻底告别没有本科大学的历史。
创办一所本科院校是晋城市广大人民群众多年来的夙愿。自2007年启动至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13年以来,市委书记张九萍、市长刘润民多次深入校区建设工地调研指导和现场办公,到省相关部门和太原科技大学进行沟通协调,督促有关方面全力加快推进工程建设和招生筹备工作。经多次沟通商谈,2013年3月份,市政府与太原科技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共建太原科技大学晋城校区,由晋城市政府负责基础设施和办学基本条件建设,太原科技大学作为办学主体,负责教学与学校运行管理。2013年7月份,经省教育厅两次验收,现已具备招生条件。
太原科技大学晋城校区位于泽州县金村镇府城村,距主城区7公里,规划总占地面积2000亩,一期工程1002.9亩,总投资12亿元,设计在校生规模10000人。据了解,学校定位是以工为主的多科性本科院校;层次定位是以教学为主的教学型院校,逐步发展成为教学科研型院校;学科专业定位是以服务晋城和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以工为主,辅以文理经管法体艺术,多科互补,协调发展;培养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发展目标是逐步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多科院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将立足山西、兼顾周边、放眼全国,努力实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学生全面发展高度协调和谐的办学特色。
学校将按照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在已有专业的基础上创造条件,逐步开设能源、化工、环保、机械、材料、电力、电子、物流、信息、经济、管理、人文等学科的本科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校区将采取引进和培养并举的方式,逐步组建一支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2013年计划招生500人,开设6个专业,5个理科专业为经济学、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1个文科专业为市场营销,六个专业都属于第二批B类。
校区已建成5栋教学楼,4栋实验楼,1栋学生公寓,1栋大型餐厅,1座标准化体育运动场,各种教学、实验和生活设备正在安装调试,8月底前将全部交付使用,满足新生入学使用要求。校方表示,将为广大新生提供最优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
政界良才
姓名 | 成就 | 姓名 | 成就 |
---|---|---|---|
张建欣 | 山西省副省长 | 张少琴 | 现任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
冀明德 | 现任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 朱成基 | 现任山西省国资委副主任 |
石治平 | 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主任 | 张璞 | 现任太原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
岳普煜 | 现任山西省临汾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 | 曹惠斌 | 现任长治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
行业先锋
姓名 | 成就 | 姓名 | 成就 |
---|---|---|---|
罗祯利 | 现任,重庆起重机厂,副厂长 | 张洪泉 | 现任沈阳,瑞风,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
闫少泉 |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 顾翠云 |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
谢萍 | 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 赵东海 | 现任中共,洛铜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常委,书记,董事长 |
赵广生 | 宁夏,吴忠仪表,集团董事长 | 宋学斌 | 中核集团四O四厂长 |
张秀文 |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韩俊良 | 现任,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
虞跃明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人力资源部,部长 | 章二平 | 广西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
张占海 | 河北宣化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公司副总经理 | 杨守义 | 现任吴忠仪表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
徐能惠 | 现任,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 郭椒 | 兵器装备经济技术咨询中心,研究员级高工,总经理 |
陈相东 | 洛轴重矿冶金销售处副处长 | 崔建昌 | 西北轴承,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陈国桢 | 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 柴辛 | 现任河北华北石油荣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刘积录 | 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工作 | 王励 | 宣化工程机械集团公司任党委书记兼副董事长 |
唐赣民 | 东莞市讯通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 赵建华 | 法国,达飞轮船,(中国)有限公司东北区域总经理 |
袁明 | 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 田东风 | 大连博瑞重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
王生 | 中科院光电院,气球飞行器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 常小刚 | 山西西,通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初长祥 | 柳州工程机械集团副总工程师 | 胡洪 |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 |
王吉生 | 现任太重总工程师 | 王新昌 | 现任中信重机销售总公司副总经理 |
郭振江 | 现任太钢集团临汾钢铁有限公司,山西新,临钢,钢铁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设计规划院院长 | 张长建 | 高级工程师 |
齐兰成 | 重庆红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铸造厂厂长高级工程师 | 孙海燕 |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锻造分厂技术科科长 |
罗小吟 | 重钢冷轧薄板厂生产副厂长 | 王民 |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共十六大代表 |
姬建钢 | 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洛阳市政协委员 | 戚天明 | 中信重型机械公司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院长,高级工程师 |
王创民 | 现任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 束志明 | 任徐州筑路机械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 |
学术精英
姓名 | 成就 | 姓名 | 成就 |
---|---|---|---|
杜群贵 | 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兼任机械电子工程硕士授予点室主任,教授 | 朱西产 |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任教授,现任,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 |
费斌军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 | 王保东 | 曾任,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任教授,党委书记 |
王国彪 | 北京科技大学,工程二处机械学固定项目主任 | 罗永峰 | 现任同济大学教授,兼任上海同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钢结构室主任 |
周敏 | 现为,乔治亚理工学院,教授,2000年起为终身教授 | 华小洋 | 博士,博士后,教授,现任,文理学院,工学院院长 |
师谦 | 曾任,中北大学,党委书记 |
职称 | 姓名 |
党委书记 | 杨波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郭勇义 |
党委副书记 | 张飞 |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 黄庆学 |
纪委书记 | 王宝儒 |
副校长 | 李永堂 |
副校长 | 曾建潮 |
副校长 | 李忱 |
副校长 | 徐格宁 |
副校长 | 柴跃生 |
副校长 | 李俊林 |
正校级调研员 | 李志勤 |
发展大事
太原科技大学于1952年建校,在全国机械制造和重大技术装备行业中享有较高声誉。1956年划归国家机械工业部,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两所重型机械院校之一。1965年,国家为加强学校建设,将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的起重运输机械专业及相应师生全部并入了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并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院校抽调了一批专业教师,使学校的办学实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1998年,在全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改为由国家教育部与山西省共建共管、以山西省管为主的省属老八所重点大学。现为山西省管。在此期间,学校启动了跨越式发展战略,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4年,学校经教育部校名更改委员会评审通过,更名为太原科技大学,掀开学校发展历史中新的一页。
五秩春秋,励精图治。太原科技大学的发展历史见证了新中国重型机械工业从无到有、从兴起到逐渐强大的光辉历史。几代科大人也为共和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52年是山西省工业厅创办的山西省机械制造工业学校。学校首任校长支秉渊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内燃机制造的先驱、杰出的汽车制造专家和桥梁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内燃机制造第一人”、“中国的福特”。
1953年学校划归国家机械工业部,并更名为太原机械制造学校。
1955年,汉口机器制造学校(后并入武汉理工大学)锻冲专业师生全部并入、长春汽校(后并入吉林大学)锻压专业教师全部并入。
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1960年更名为太原重型机械学院,是新中国建设的两所“重型机械”本科院校之一。
198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83年成为第二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
1998年学校改为教育部与山西省共建共管,以山西省管理为主。
2004年学校更名为太原科技大学。
200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2006年本科教育工作水平评估被教育部评为优秀。
2007年获山西省“模范单位”称号。
2008年获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2008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授予该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8年该校获得了山西省模范单位和奥运会开闭幕式工作突出贡献单位。
2009年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称号。
首任校长
学校的首任校长是:“中国的福特”、“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中国内燃机第一人”、“近代机械工程家”,与侯德榜、凌鸿勋、茅以升、孙越崎等四人获“中国工程师金杯奖”的支秉渊先生。学校前任校长、现山西省副省长张少琴教授创立的基于能量的Z—断裂准则可成功地预测含裂纹复合材料板的裂纹扩展方向角及裂纹开始扩展的条件,得到国际断裂力学界的认可。即:世界公认的“Z-理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到2013年,太原科技大学已从原来的一所单科性机械类院校,发展成为在全国机械行业内颇具实力的多科性综合大学。
办学规模
学校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并大力发展研究生及博士生教育,并兼顾全日制高职高专教育和成人本、专科教育。太原科技大学现占地面积1500余亩,有建筑面积46.9万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16万平方米,实验室面积8.5万平方米,图书馆面积1.6万平方米,学生宿舍5.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218万元,各类图书资料120.6万册,电子资源库24余种,各类电子图书总计30.55万册。图书馆拥有CSA、SpringerLink、
CNKI、超星、万方、维普等20余种数据资源库。在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科研优势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充分表明了国家和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到2013年,学校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各类在校学生20000余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1500余人,本科学生9000余人。另有独立学院学生8000余人。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路线,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奥本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北佛罗里达大学、伊利诺斯大学、旧金山州立大学、班尼迪克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日本长冈技术科学大学、丰桥创造大学、马来西亚威本科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现已开展与美国奥本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及选派访问学者的合作项目。学校还与日本中日言语交流协会等国外社会团体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学校致力于与国内高校的沟通与交流,为机械行业教育协会理事单位,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等众多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均有合作关系,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五十多年来,太原科技大学一直立足于国家机械和重大技术装备行业进行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与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上百家全国机械制造骨干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2000年,学校与全国七十多家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经贸管理部门共同成立了太原科技大学产学研董事会,使学校产学研合作进一步规模化和制度化。学校还与机械行业各大研究所合作,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学校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和优势,积极服务于山西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太原重工、太钢、平阳机械厂等一大批山西省骨干企业和各地市政府部门开展广泛合作。2004年学校与运城市人民政府合作,成立了太原科技大学运城工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人才及科研优势,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的进步。
太原科技大学论坛由太原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翰林文化传媒协会成立于2008年,旨在为太原科技大学校友提供一个自由的学术、思辩、休闲、交友平台!
2010年成为山西省高校品牌论坛。
2009年成功举办“翰林杯”太原科技大学风云人物评选活动,在校园内引起很大的反响,获得校团委高度肯定。
2008年科大论坛建站。
校训
负重奋进,笃行求实
理念
以人为本,尊重学术
方针
质量建校,特色立校,人才强校